【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幼儿园是孩子走向小学的重要教育环节,在这一阶段,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需要逐步养成,为他们在小学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教师需要在大班阶段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激发他们时间观念的养成。
(一)环境引导孩子认识时间
在班级里、卫生间里、活动场所等,幼儿园中孩子可能到的地方,设计一系列的表示时间的物品。例如时钟、星期花、日历等。这样东西可以由教师带着孩子们亲自制作,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不同地方都可以看到表示时间的物品,这样物品都是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他们更加喜欢这些物品,经常会去关注它们。从不断变化的时钟、星期花、日历中,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时间的变化。同时这些物品需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卡通的图片和背景,这样一来孩子们更容易接受。这种时间观念的环境营造可以帮助他们不断理解和认识时间,这些将成为他们认识时间的重要物件。孩子们认识了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1小时有60分钟……之后,他们才能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一日学习生活习惯围绕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孩子还在贪玩的年龄,他们对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通过孩子兴趣的挖掘,不断提升他们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和养成。教师需要设计孩子们一天不同时段的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一大早,孩子需要跟着教师在广场上跳操,上午需要在班级里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休息的时间需要外出做游戏,中午需要吃饭、睡觉,下午还需要进行跳舞、绘画等课外活动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需要教师根据时间段,有效排列。通过小班、中班阶段,到了大班的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上有着一定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培养更为深入的时间概念。例如: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我们穿的衣服不同,树上的叶子有多有少,冬天还有其他季节没有的雪花片,这都是需要不断教授给孩子,让他们逐步对一年四季的特征有着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主题活动管理孩子的时间
教师需要通过专题活动,对孩子的时间观念进行约束。因为一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对时间有着一定的认识,然而不能有效约束自己,自控能力较差。教师需要通过规定时间外出游戏,规定时间吃饭,睡觉等专题活动,不断约束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做“遵守时间观念的好孩子”这样一个主题活动,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给在规定时间进行游戏,规定时间吃饭完、睡觉的孩子戴上大红花,给予他们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孩子们都争做“遵守时间观念的好孩子”,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孩子参与时间观念养成的积极性。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时间的儿歌,例如《快快告诉我》,可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
(四)家长的配合实现整体化管理
孩子除了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教师在一起,剩下的时间就是和家长在一起。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一些时间观念,需要家长在家里的配合,实现对孩子时间观念的整体控制。在幼儿园孩子们养成的一些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和时间观念,在家里没有坚持,可能这种良好的时间观念将破坏,最终不能形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因此,家长需要配合幼儿园,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对孩子进行约束,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还需要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样可以形成长效的时间观念管理,使得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幼儿的时间观念养成对于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大班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十分重要。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时间认识氛围,围绕孩子的兴趣设计一日教学,开展积极的主体活动,同时还需要家长在家里坚持对孩子的时间观念进行要求,从而实现幼儿时间观念养成的教育合力。
用户登录